全国各地空降app下载_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600块4个小时全套,小妹300联系电话

网站首页>文明创建>七里河区

七里河区:线下搭桥惠民生 线上推“码”解民忧

发表时间:2025-04-23 来源:兰州文明网

  4月18日下午,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街道银滩花园小区广场与社区电影院的热度正同步“升温”:一边是党报热线进社区搭起民意桥梁,邀请居民说诉求、提建议,义诊专家现场“开方”送健康;另一边是辖区老党员讲述红色历史,沉浸式情景剧重现革命岁月。两场联动的“现场直击”,让居民们享受到了家门口的贴心服务与精神滋养。

  这场集民意收集、健康服务、红色教育、安全科普于一体的社区活动,由七里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党媒、医院、纪念馆、铁路单位等多方力量参与,串联起一条“听民意—解民忧—润民心”的服务链条。

  现场1:党报热线搭建“连心桥”,专家义诊送健康

  当天下午,党报热线进社区活动在银滩花园小区广场展开,居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倾诉他们生活中的点滴烦恼,同时领取党报热线进社区意见建议征集表,认真填写关于身边公共设施、老年人服务、残疾人便利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字里行间满是对社区建设的关切与期待。

  “我是一名宝妈,希望社区能增加针对学龄前宝宝的相关趣味活动?!薄拔疑肀哂绣薰凡磺I南窒螅M忧抗芾??!薄肮步∩砬芗痈龉乙录芫秃昧恕!钡碧欤?0名居民填写了意见建议征集表,并将认真梳理的6条意见建议,馈给相关部门。同时,活动还为居民们赠送了当天的《兰州日报》、观澜新闻文创手提袋和笔记本等礼物?!跋衷谒淙皇只葱挛欧奖?,但党报的权威性和深度报道始终不可替代,这样接地气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党媒的务实和担当,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辈簧倬用袼怠?/p>

  广场上同时开展的还有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专家团队义诊活动,现场设置内科、中医科、眼科等多个咨询台,专家们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慢性病诊疗、中医体质辨识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唿吸道疾病及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给予专业指导。此外,医护团队还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开展急救知识科普,进一步普及了科学防病理念。

  现场2:社区电影院里的“立体课堂”很走心

  另一边的社区电影院内,辖区老党员何玉芳通过珍贵史料和生动讲述,再现了沈家岭战斗中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场景,让居民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随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演员团队献上红色沉浸式情景剧《谢觉哉的皮箱》。剧中演员抱着旧皮箱缓缓踱步,用独白和场景再现,还原了谢觉哉在甘肃开展统战工作时“一只皮箱走天下,半件长衫护初心”的故事?!罢庵殖两骄绯〖壬窒驶睿热魏嗡到潭几懈腥玖?。作为老党员,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应珍惜当下,为社区治理发挥余热?!?7岁的老党员沈进良对说。

  兰州西动车运用车间党支部书记赵丕为居民们带来“铁路安全微课堂”,通过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警示居民,小小的风筝线、塑料袋极有可能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鞍烟钒踩犊翁冒峤缜馐俏颐侵Р抗步ɑ疃囊淮未葱?,希望能以此方式把铁路安全知识根植于居民心中,共同守护铁路安全,营造更优的铁路出行环境?!闭载?。

  社区亮点:智慧、人性化服务浸润百姓日常

  广场上的义诊摊位收起,社区电影院情景剧落幕,而银滩花园的民生服务却从未按下暂停键。

  “现在在社区办事就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张女士的感慨道出社区探索智慧服务带来的真切改变。今年,社区创新推出“码上办”小程序,各小区楼道间醒目张贴的二维码,将群众诉求收集从线下延伸到云端。就在不久前,张女士发现楼道渗水,她扫码上传问题,社区当即联系物业现场勘查,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维修。

  “周末这里开放吗?可以过来看书吗?”“是的,我们的服务阵地周末正常开放,欢迎您常来?!闭攵韵执际小笆奔浯砦弧蓖吹?,社区实行周末常态化开放+工作日延时服务,图书室、书画室等功能室开放到21时,极大方便了居民们周末和晚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方面,社区组建邻里帮帮队,通过“互助拼图墙”激活社区微循环:退休电工王师傅亮出免费维修小家电技能,理发店店长小周认领爱心义剪服务,年轻党员们组建快递代收志愿岗……这种需求上墙、服务上门的互动模式,让陌生邻里变成互助家人。近期,社区征求群众合理建议23条,解决了一批噪音扰民、流浪狗多等居民关注的问题,处理结果满意率达100%。

  银滩花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马丽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为民办实事,找准居民所急所需,以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记者手记:

   从共建迈向共治共享还需更多探索

  银滩花园社区基层治理的实践展现出两个创新点:一个创新在于重塑了社区治理的主体关系:居民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更是治理的参与者——填写意见表、认领互助岗位、参与社区丰富活动等等,都在强化着居民对社区的主人翁意识。另一个创新点在于,社区用智慧化手段、“不打烊”延迟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能,值得推广借鉴。

  然而,我们仍需要思考:各方资源联动举办活动是否有可持续性?当“码上办”遇到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如何破局?极受欢迎的沉浸式演出、安全知识微课堂能否转化为常态化教育机制?基层治理创新不能止步于“物理叠加”,从共建迈向共治、共享还需有更多探索。

责任编辑:王新冰